江苏创新体制机制 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小
大
浏览:
日期: 2024-03-08 17:12:43
江苏大院大所大学众多,创新家底雄厚,如何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论文转化为生产力?2023年以来全省科技部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让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江苏台记者郭艺:在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用膜实验室,记者见到了首款国产自主研发的气血交换膜,它是ECMO体外人工肺的关键核心材料。今年这项产品的专利权刚从学校转移到科研团队手里,目前已在推进规模化生产。
以往,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归学校所有,受限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等因素影响,市场转化效率较低,激励作用有限。现在,得益于试点实行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研团队可以根据无形资产评估向学校支付一定费用后,将专利收归个人所有。正是在这样的创新机制下,南工大崔朝亮教授团队获得完全的专利所有权,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开启市场化运作。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崔朝亮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赋权改革,使科研成果转化更直接更快速,成果更容易获得投资人的认可,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成果在市场化过程中发展的最佳时机,同时也激励科研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多去关注研究的产业化前景。
让科研人员充分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大大激活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目前江苏4家试点单位已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90项,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与此同时,江苏还探索启动“概念验证中心”,通过全新的科研组织方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在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人体器官芯片”技术前不久通过了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的验证,以超3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相关企业,应用成果先后在江苏省疾控中心、江苏省肿瘤医院等多家单位使用。与传统的成果转化模式相比,概念验证中心集结产学研各界专家,在创新环节的最早期介入进来,从初期的可行性分析,到中期的样品开发,再到后期的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流程支持,让新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器官芯片项目执行负责人葛健军告诉记者,“概念验证中心”具体参与了研发成果初级转化的整个过程,提供了专业的技术平台,并且配置了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成果转化人员,提供全流程的专业服务。
2023年,江苏省科技厅正式发布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并在全省开展申报组织工作,力争三年内在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建设超20家概念验证中心。
苏州高新区科创局合作处处长张丽君说,通过“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更好地去优化整合人才成果、市场以及资本等要素,进一步地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通过前端的赋能来完善创新的生态圈。
瞄准重大战略任务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江苏还在2023年给予85家企业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着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有效、快速转化,力争在产业链强链补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2023年1-11月全省技术合同登记超过7.39万项、成交额3813亿元,预计全年成交额超过2022年,创历史新高。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仲伟俊说,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这是江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下一步,江苏应更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广大科研人员把科研工作更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研究真问题,拿出真举措,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